夜深了,这个涉及40斤证据材料的案件也调解了!

作者:刘泽彬  信息来源:本站  发布时间:2020-06-12  浏览次数:9465 [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]


    “你好,我们是来交证据的,已经到楼下了。”接到当事人的电话后,韶关市武江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书记员下楼接收证据时却发现,电话里所说的证据被塞在一个大箱子里,足足有近四十斤。到底是什么案件证据如此之多?

原来,广东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科技企业,因业务需要曾在四川省成都市开设了分公司。因经营业务调整,成都分公司于2017年底解散。但由于分公司解散时没有进行财务清算,亦未进行财务账簿交接,总公司认为分公司解散前部分资金并非用于公司开支,且未如实报账,遂将原分公司经办人员夏某诉至武江法院,要求其退还结余款等35万元并交还财务账簿、票据等。夏某则认为其并未拖欠总公司结余款,并在开庭前将重达三四十斤的财务资料作为证据提交到法院。

该案主审法官周慧结在庭前阅卷时发现,该案纠纷发生在总、分公司之间,涉及到公司内部管理问题,具有时间跨度长、经济往来密切、财务资料繁杂等诸多难点,直接判决可能无法彻底化解当事人间的矛盾纠纷。因证据材料繁多且为有效化解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,法官决定增加庭前证据交换环节,引导双方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。

当天,庭前证据交换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,在专业会计人员的协助下,双方当事人将分公司账目大致梳理清楚。在下午的庭审过程中,法官巧妙引导双方当事人缩小争议范围,固定争议焦点,取得了显著效果,法官认为组织调解的时机已经成熟,遂传唤双方于第二天下午到庭调解。

第二天,在法官的主持下,夏某同意将现金流水支出明细账及相关原始凭证交付总公司,总公司也同意不再向夏某索要结余款及其他资料,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并现场进行交接。因需要交接的财务资料较多,法官组织双方对材料进行逐一清点登记,经过近五个小时的清点,终于在晚上十时许完成交接。看到法院外的居民楼中许多人家都已熄灯休息,原告代理律师感叹地说道:“原本以为要通过审计程序,至少大半年才能判下来的案件,法官用两天时间连夜就帮我们解决了,真的非常感谢法院的为民高效!”